nav-close
float feedback icon livechat
RM SOCIAL: 跟單社區正式上線!
你交易的不二之選
以MetaTrader4/5交易超過1000+種 外匯、貴金屬、股票CFDs及指數等商品。
實時點差
EUR / USD 點差
0.00
買價 ----- 賣價 -----
XAU / USD 點差
0.90
買價 ----- 賣價 -----
EUR / JPY 點差
0.10
買價 ----- 賣價 -----
USD / JPY 點差
0.00
買價 ----- 賣價 -----
GBP / USD 點差
0.20
買價 ----- 賣價 -----
即時報價僅供參考,依實際報價為主。
以我們的優勢提升你的交易體驗
善用我們的優質特點,用前所未有的方式進行交易。我們便捷且使用者友善的介面讓你能夠輕鬆掌握市場。
an icon says 0.0 pips, a feature of radex markets #01 點差0起
an icon says 0.0 pips, a feature of radex markets #02 高達350+種交易商品
up to 1:500 leverage #03 最高槓桿1:500
3 base currency icon #04 三種基礎貨幣
your account manager icon #05 個人專屬帳戶經理
live support icon #06 24/7全天候客服支持

a PC for using MetaTrader, a forex platform

a Pad for using MetaTrader, a forex platform

a cellphone for using MetaTrader, a forex platform

總有一個交易工具適合你

瑞德克斯,如你所需
提供多種類的外匯平台

市場觀察
聯準會終於宣布降息
九月 2025
  ●  聯準會降息 25 個基點   ●  黃金獲利回吐   ●  英偉達入股英特爾 聯準會終於降息 在一項早已被市場預期的行動中,聯準會週三終於將美元利率下調四分之一個百分點。此次決定幾乎一致,僅有 12 位 FOMC 委員中的 1 人主張更大幅度的 0.5% 降息。委員會表示,美國經濟整體狀況良好,而勞動市場的疲軟是可以透過更低的利率來緩解的。聯準會主席鮑威爾的批評者自今年年初起便不斷呼籲降息,儘管週三的決定受到歡迎,但對許多人來說,來得還太晚。預計年底前還會有兩次 25 個基點的降息:第一次在 10 月 29 日,第二次在 12 月 10 日。 美元對這一消息反應積極,在過去兩個交易日中對主要貨幣走強,儘管 DXY 仍接近年度低點。黃金和白銀週三出現了一定程度的獲利回吐,顯示部分市場參與者原本期待更大幅度的降息。不過,白銀今早再度走強,亞市早盤毫無阻力地突破USD $42 美元/盎司。 日本央行今天上午決定維持日圓 0.5% 的利率,這一結果毫無意外。隨著本週經濟日曆清淡,交易員們在等待結束。 英偉達支持競爭對手英特爾 週四,英偉達(NVDA)的一項重磅公告在金融圈引發震動。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聯盟出現了——這家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宣布向晶片製造商英特爾(INTC)投資 50 億美元。該交易為英偉達獲得約 4% 的英特爾股份,緊隨其後的是美國政府上個月宣布入股 10%。 從技術角度來看,英特爾將為英偉達生產客製化晶片,用於其人工智慧基礎設施平台,而英偉達的技術也將被應用到英特爾為個人電腦設計的晶片中。受這項消息提振,英特爾股價在昨日收盤時大漲 22%。 英特爾財務狀況已陷入困境一段時間,但因其仍是美國唯一的高端芯片製造商,並與美國國防部有芯片生產合同,戰略地位依舊十分重要。有趣的是,這次英偉達與英特爾的合作獨立於美國政府的入股,雙方達成的是單獨協議。 #黃金 #英偉達 #英特爾
查看更多
RM新聞室
RADEX MARKETS 瑞德克斯推出全新客戶平台,實現服務全面整合
18 九月, 2025
國際監管的外匯和 CFD 經紀商 RADEX MARKETS 瑞德克斯,很高興宣布其全新改版的客戶平台將於 2025 年 9 月 18 日正式上線,此次重大升級體現了我們致力於透過技術創新提升客戶體驗的決心。 全新客戶平台採用更流暢且直覺的介面,成功整合了先前需透過不同管道存取的多項服務。客戶現在只需登入單一平台,即可輕鬆查閱系統公告、活動資訊、新聞通訊及各類推廣活動。 瑞德克斯行銷與業務總監 Henry Huang 表示:「這次平台升級是我們優化客戶體驗、提供卓越服務的重要里程碑。我們積極聆聽客戶回饋,打造出完全符合他們對一體化數位體驗需求的解決方案。」 新客戶平台的主要功能包括:   ●  整合式儀表板:一覽所有重要資訊與更新  ●  智慧型導航系統:快速存取常用功能  ●  Google帳號登入:實現更快速的身份驗證  ●  專業市場分析:隨時掌握最新市場趨勢  ●  行動響應式設計:可在任意裝置上存取 現有客戶將在平台上線當天自動轉移至新系統,無需任何額外操作。我們同時提供全面的訓練資源與支持,協助使用者快速熟悉並充分利用全新介面的各項功能。 欲了解更多關於RADEX MARKETS和即將舉辦的活動信息,請訪問公司網站。 關於RADEX MARKETS:RADEX MARKETS是GO Markets International Ltd Co(公司編號8425985-1,證券經銷商牌照號SD043)旗下的交易名稱,總部位於塞席爾。公司提供外匯、貴金屬、差價合約/指數和股票差價合約等金融產品的交易平台。 媒體聯絡方式:Henry [email protected]+44 20 8610 1608免責聲明:本新聞稿僅供參考。所提供的資訊不構成投資建議或對任何產品或服務的認可。
查看更多
財經日曆
( GMT +03:00 13:06 )
March 26, 2024
2025-09-19 12:30:00+00:00CA零售額同比 7月
2025-09-19 12:30:00+00:00CA零售銷售 月率 初值 8月
2025-09-22 08:00:00+00:00PL零售額同比 8月
金融基礎
外匯交易:密切關注聯準會動向
九月 17, 2025
如果你是外匯交易的新手,或是久經沙場的老手,到現在你一定早已發現:美元不只是另一種貨幣,它是金融舞台上的泰勒·斯威夫特。永遠站在聚光燈下,設定節奏,偶爾會帶來一些轟動的戲劇效果。美元走到哪裡,其他貨幣就像合唱團一樣,要么和諧跟隨,要么完全跑調。 而在幕後握著指揮棒的,就是聯準會系統,更常被稱為「聯準會」或 FED。 FED 並不是一個充滿老官僚、埋頭翻文件的灰塵辦公室。相反,它是那個能憑一己之力決定你手上的 EUR/USD 交易到底是凱旋一圈,還是一聲“糟糕,爆倉了” 的機構。每一次利率調整、每一份小心措辭的聲明、甚至只是聯準會主席的一次眉毛挑動,都能讓市場瞬間跳動、搖擺,甚至自由落體。 打個比方:當 FED 低聲說加息,美元就像剛拿下健美冠軍一樣肌肉繃緊,黃金則一臉鬱悶地躲在角落,新興市場貨幣則突然裝作「我還有事先走了」。但當 FED 說降息,風險資產就開派對,股市跟著狂歡,美元有時看起來像週五晚上喝多了。 對外匯交易員來說,忽視 FED 就像出門前不看天氣預報——或許你能走運,但更可能被淋成落湯雞。無論你是在 GBP/USD 上快進快出博幾個點,還是死守 USD/TRY 這樣的冷門貨對,FED 的決策都會比你念完非農數據還快地在圖表上掀起波瀾。 結論? 如果你想在外匯市場生存下去(甚至活得很好),你必須懂 FED。你不需要經濟學博士學位,你只需要知道它在做什麼、為什麼這麼做,以及這些行為如何轉化為你交易螢幕上的價格走勢。 所以,泡一杯你最愛的咖啡(或者更烈的東西),因為接下來我們要拆解這個百年機構的來龍去脈,它是如何運作的、為什麼歷任總統都愛插手它,以及為什麼所有合格的交易員都緊盯著 FED 的動作。 聯準會簡史 聯準會並不是某天憑空出現的神秘華爾街精靈。它誕生於混亂、恐慌,以及一些非常緊張的銀行家的推動——這些人意識到美國的金融體系每隔幾十年就崩潰一次,也許該有人來解決這個問題。 在 19 世紀到 20 世紀初,美國的銀行體係就像疊疊樂塔遭遇地震一樣脆弱。隔三差五,國家就會經歷歷史學家禮貌地稱為「恐慌」的場景──說白了就是銀行擠兌。儲戶們瘋狂去拿錢,結果發現他們心愛的、看似可靠的銀行早就把錢投到一些……嗯,非常可疑的投資裡了。 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 1907 年的銀行恐慌。股市崩盤,人們對銀行的信任蒸發,甚至需要富豪親自出手拯救體系(特別鳴謝 J.P. 摩根,他幾乎是扮演了「超級英雄銀行家」)。混亂如此嚴重,以至於政客們終於同意:或許成立一個中央銀行並不是個壞主意。 於是就有了 1913 年的《聯邦儲備法》。總統伍德羅·威爾遜簽署成法,聯準會正式誕生——一個旨在為美國提供最後貸款人、維持金融體系穩定、阻止小感冒演變成全國性經濟大瘟疫的機構。 當然,聯準會並不總是做得完美。 1930 年代大蕭條時期,它因沒有採取足夠措施阻止銀行倒閉而臭名昭著,結果危機愈演愈烈。時間快轉到 1970 年代,聯準會不得不應對滯膨——高通膨與經濟停滯的糟糕組合。再到 2008 年金融危機,聯準會又一次披上超級英雄斗篷,向體系注入巨量流動性,避免全球經濟跌下懸崖。 對外匯交易者來說,這段歷史很重要。聯準會處理過的每一次重大危機,都留下了規則、政策和傷痕,塑造了它如今的運作方式。當你看到現任主席鮑威爾走到麥克風前時,他不僅僅是在回應當天的通脹數據;他肩上背負著一個多世紀的試錯經驗與幾場驚心動魄的經濟風暴。 聯準會之所以存在,本質上是因為美國人最終厭倦了金融恐慌。如今,我們不再需要 J.P. 摩根到處湊錢救市,而是有了美國央行來管理世界上最重要的「基準」」貨幣。 聯準會究竟如何運作:架構、角色與任命 既然我們已經知道為什麼美聯儲存在,那現在就來揭開帷幕,看看這台機器是如何運轉的。劇透:它可不是華盛頓的一間大辦公室,裡面有個巨大的經濟開關,想開就開,想關就關。 架構:區域特色的中央銀行 聯準會其實是個混合體。一方面,它是一個國家級機構,為整個美國經濟制定貨幣政策。另一方面,它在全國設有 12 家地區儲備銀行,從波士頓到舊金山,佈局有點像麥當勞的連鎖分店,只不過少了巨無霸,多了電子表格。 這些地區儲備銀行負責監控各自的地方經濟(畢竟,愛荷華州的農民和矽谷的科技男們的擔憂完全不一樣),然後把信息反饋到美聯儲的中央大腦。 理事會:頂層決策者 金字塔頂端是位於華盛頓特區的 理事會(Board of Governors)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 的成員。 FOMC 就像聯準會的搖滾樂隊,而它的王牌曲目就是「利率」。這個委員會決定要升息、降息或按兵不動,每次決定都讓全球交易員目不轉睛。一句鷹派表述就能讓美元飆升,一點鴿派暗示就可能讓日元瞬間變得誘人。 上位之路:絕非人氣競選 理事會成員不是民眾選出來的(謝天謝地,要不然選舉廣告可能會瘋掉)。他們由美國總統提名,並由參議院確認。一旦上任,任期長達 14 年,且是錯開安排的,理論上可以避免受到短期政治壓力的干擾。至於主席(現任是傑羅姆·鮑威爾),雖然也是總統提名,但擔任主席的任期只有 4 年,可以連任。 理論上,這套設計讓聯準會保持獨立。實際上,總統們常常在場外盯著聯準會,當他們不喜歡它的決定時更是如此(這一點我們會在下一節展開)。 聯準會的職責:不只是利率 雖然外匯交易者最在意利率決定,但聯準會的職責清單遠不止這一:  ●  貨幣政策: 控制貨幣供應和利率,以維持通膨和就業的平衡。  ●  監管: 確保銀行不要太過「放飛自我」。  ●  財務穩定: 在局面失控時充當最後貸款人。  ●  支付體系: 確保資金流動順暢,否則 ATM 就會沒錢可吐。 總之,聯準會是一台精心設計的機器,結合了獨立性、專業性和地區代表性。雖然表面上看起來無聊,但它的每一個小小調整,都能在全球貨幣市場上掀起波瀾。 總統 vs. 聯準會:意志的較量 理論上,聯準會是獨立的。事實上,美國總統卻有著悠久的歷史,試圖對聯準會施壓、遊說,甚至是赤裸裸地欺凌,只為讓它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為什麼?因為利率和貨幣供給總是暗自影響就業、股市,還有──沒錯,總統的連任前景。 哈里·杜魯門與「意外對決」 二戰結束後,杜魯門總統希望聯準會維持低利率,好讓政府能廉價地為債務融資。然而聯準會擔心通膨。最終,這場博弈促成了 1951 年協議,美聯儲基本上對白宮說:「謝謝,但接下來經濟由我們來管。」這是美聯儲首次公開。 林登·約翰遜 vs. 威廉·馬丁 馬丁是任期最長的聯準會主席之一,他那句名言廣為流傳:聯準會的工作就是在派對剛要開始時把酒碗拿走。換句話說,就是在經濟過熱時升息。總統林登·約翰遜對此極為不滿,他想要廉價資金來支持越戰和「大社會」計畫。據說約翰遜甚至把馬丁叫到德州牧場,親手推他,想要迫使他妥協。但馬丁硬是頂住了,聯準會沒有退讓。 尼克森與 1970 年代的通膨困局 理查尼克森採取了更隱晦的做法。他對聯準會主席阿瑟·伯恩斯施壓,要求在 1972 年大選前維持低利率。伯恩斯照做了,尼克森贏得連任,但副作用引發了長期的通膨噩夢,困擾美國整整十年。直到今天,交易員們仍把 70 年代視為政治與貨幣政策結合過度的警示案例。 川普 vs. 鮑威爾:X 平台上的口水戰 快轉到近些年,唐納川普則毫不掩飾自己的不滿。他經常在社群媒體上抨擊聯準會主席鮑威爾,指責他在降息上過於謹慎。鮑威爾在公開場合保持著撲克臉,但這也說明即便是在今天,總統仍能對聯準會施加巨大壓力,只不過霸凌的方式從德州牧場搬到了網路上。 對外匯交易員來說,這些總統與聯準會之間的拉鋸戰非常關鍵。當市場感受到聯準會可能受到政治幹預時,美元的信心就會動搖。一個被認為獨立的央行往往能增強本幣,而如果看起來像是政治傀儡?那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高層辭職與聯準會風波 美聯儲或許看起來像是一群冷靜、滿頭白髮的智者,但在大理石牆和謹慎的新聞發布會背後,卻從不缺少辭職、醜聞,以及偶爾讓人直呼“這什麼情況?!”的瞬間。對一個以穩定著稱的機構來說,這些插曲提醒我們:央行官員終究也是人(有時還非常不擅長掩飾自己的股票交易)。 2021 年交易醜聞:卡普蘭 & 羅森格倫謝幕離場 2021 年,聯準會遭遇了數十年來最大的一次公關危機。兩位地區聯邦儲備銀行主席——達拉斯聯邦儲備銀行的羅伯特·卡普蘭和波士頓聯邦儲備銀行的埃里克·羅森格倫,在被爆出疫情期間積極交易股票和證券後辭職。時機實在糟糕:當聯準會在大規模買入資產、為市場兜底時,這兩位卻在操盤自己的帳戶。結果引發公憤。兩人提前下台,聯準會也立刻收緊了道德規範。 市場反應: 華爾街和外匯交易員並沒有真正恐慌,美元也沒在一夜之間崩潰,但這件事的確引起了警覺。每當央行官員被指控有利益衝突,聯準會的公信力都會被削弱。而公信力就是貨幣:一旦交易者開始懷疑聯準會的可信度,美元可能走軟,收益率可能會上升,波動率也會加大。雖然這次醜聞沒有直接引發拋售,但的確讓市場在接下來幾個月對聯準會的溝通格外敏感。 艾倫‧葛林斯潘:不是辭職,而是漫長的告別 「指揮家」葛林斯潘並沒有因醜聞辭職;他只是任職太久(1987–2006),久到交易員們幾乎以為他會一直待下去。但他的長期任期也說明,有時聯準會主席會在壓力過大之前選擇主動謝幕。在葛林斯潘的案例中,外界批評他過於寬鬆的政策,許多人認為這助長了 2008 年的危機。 班伯南克:頂住壓力不下台 帶領聯準會穿越 2008 年金融危機的伯南克,儘管飽受批評,卻並未辭職。有人指責他救了華爾街,卻讓主街受苦,但他依然堅守崗位。這雖然不是辭職的故事,卻突顯了聯準會主席在危機中面臨的巨大政治壓力,也解釋了為什麼他們鮮少會在風暴中途下台。 更早的歷史:低調的離場 在現代媒體狂潮之前,聯準會的辭職要低調得多。有些理事因健康問題提前離任,有些則跳槽去了私部門(那裡薪水更高,還沒有人因為 0.25% 的升息而沖他們喊叫)。但鮮有哪一刻能像卡普蘭和羅森格倫的醜聞一樣,吸引如此聚光燈。 對外匯交易員來說,辭職和醜聞或許看似背景噪音,但它們確實重要。地區聯邦儲備銀行突然的領導真空(更別提如果是主席的位置)足以動搖市場信心,引發美元波動。市場最討厭不確定性,沒有什麼比「央行官員帶著醜聞離場」更能製造不確定性了。即使影響只是短期的,精明的交易員也懂得緊盯這些突發事件,並從市場的即時反應中捕捉機會。 聯準會對外匯交易的影響 每個外匯交易者最終都會學到(通常是透過慘痛經驗):聯準會能夠撼動市場。無論你在交易 EUR/USD、USD/JPY,還是刺激滿點的 GBP/JPY,只要聯準會「打個噴嚏」,外匯市場就會「重感冒」。 利率:美元的超能力 聯準會的主要武器就是聯邦基金利率。升息的話,美國資產立刻變得更有吸引力:債券殖利率上升、美元走強,而風險較高的貨幣往往遭殃。降息的話,資金變便宜,美元可能走弱,交易者會去尋找其他地方的高回報。 這就是為什麼在 FOMC 公告時,外匯貨幣對會劇烈波動。一個「鷹派」的聯準會(偏向升息)通常會推高美元;一個「鴿派」的聯準會(傾向降息)往往打壓美元。理論上看似簡單,但實際上,市場有時會過度反應、有時反應不足,甚至幾個小時內完全不按常理出牌。 聯準會前瞻指引:一句話就能移動數十億美元 有時不是聯準會「做了什麼」,而是他們「說了什麼」。外匯交易者緊盯著聯準會的每份聲明、記者會,甚至是在那些聽起來無聊的會議上脫口而出的評論。一句話,例如「通膨是暫時性的」(還記得這句名言嗎?),就能讓交易者爭先恐後地重新定價美元。 這也是為什麼外匯日曆上會標註鮑威爾或其他聯準會官員的每一場演講。即使沒有利率決定,市場也可能因為暗示未來的動向而劇烈震盪。 量化寬鬆、量化緊縮與流動性洪水 除了利率,聯準會也會動手腳操縱貨幣供應。危機時,它會啟動 量化寬鬆(QE),購買債券把錢注入系統。這往往會削弱美元(美元太多、資產太少)。相反的,量化緊縮(QT) 則吸走流動性,通常會讓美元走強。 風險情緒:間接效果 即使聯準會沒有直接談論美元,它的行動也會在全球市場掀起漣漪。鷹派聯準會通常會嚇到投資者,打擊新興市場貨幣,推高日圓和瑞郎這些避險貨幣。鴿派聯準會讓投資人更有膽量,蜂擁而入風險資產與貨幣。這就是「Risk on / Risk off」。 實例 1 – 2013 年縮減恐慌(Taper Tantrum) 2013 年,時任主席班南克暗示聯準會可能要「縮減」購債規模。市場立刻翻臉。殖利率飆升、美元走強,新興市場貨幣如印度盧比與巴西雷亞爾暴跌,彷彿跳傘卻沒帶降落傘。只因為一個字:「taper」。 實例 2 – 鮑威爾 vs. 通膨(2022–2023) 快轉十年,鮑威爾又給了交易者無數驚喜。當 2022 年美國通膨飆升至 40 年新高時,鮑威爾全力進入「鷹派模式」。聯準會展開自 1980 年代以來最激進的升息循環,以驚人速度大幅調升利率。 結果?美元指數(DXY)衝上 20 年高點,歐元慘跌至低於平價(EUR/USD 跌破 1.00),美元兌日圓衝破 150,創下 1990 年代以來首見。低估鮑威爾決心的交易者,很快就明白對抗聯準會就像站在迎面衝來的火車前一樣。 到了 2023 年,隨著通膨開始降溫,鮑威爾暗示可能暫停升息。美元轉弱,澳幣(AUD)和英鎊(GBP)等風險貨幣瞬間活了過來。再次證明,聯準會的語氣,不管是鷹派還是鴿派,都能改變整個市場格局。 實例 3 – COVID-19(2020) 當新冠疫情在 2020 年初重擊全球經濟,聯準會不只是「介入」,而是「直接跳進水池」。利率被砍到接近零,並展開前所未有的貨幣印鈔行動(量化寬鬆),購入數兆美元資產以維持市場運作。 結果? 2020 年 3 月,交易者瘋狂搶美元避險,美元急漲。但隨著聯準會打開流動性閘門,美元在下半年一路走弱。澳幣(AUD)、紐幣(NZD)大漲,歐元兌美元也衝向 1.20。 對外匯交易者而言,這是一個完美的提醒:當聯準會釋放流動性,美元可能暴跌,原因不是美國「變弱」,而是因為美元突然太多了。那些抓住趨勢的人,搭上了多年來最乾淨的一波美元空頭行情。 對外匯交易者來說,教訓很簡單:聯準會絕不是背景噪音,它是影響美元強弱、風險情緒和全球流動性的「核心驅動力」。忽略它,你下單不如丟銅板。盯緊它,至少你能理解為什麼歐元/美元會在兩分鐘內飆升 80 點。 給交易者的總結 那麼,從我們這趟關於聯準會的旋風之旅中,外匯交易者該得到什麼啟示呢?聯準會絕不是華盛頓裡某個遙遠又無聊的機構,它是能推動市場的能量站,是製造戲劇的源頭,有時甚至像穿著西裝的肥皂劇。 我們看到它如何從銀行業混亂中誕生,如何成長為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央行;我們也看到從杜魯門到特朗普,不同總統如何嘗試(有成功也有失敗)去施壓美聯儲。我們認識過那些指揮大師、愛出醜聞的理事,也目睹戲劇性的辭職如何動搖市場信心。 而對交易者來說,最重要的一點是:聯準會推動貨幣波動。利率決議、前瞻指引、量化寬鬆(QE)、量化緊縮(QT),甚至是記者會上精心措辭的一句話,都可能引發美元、歐元、日圓,甚至一些小眾貨幣對的劇烈波動。歷史一次次證明:無視聯準會是一種危險的賭博;尊重它、並提前預判它的行動,則是邁向交易成功的重要一步。 實用建議  ●  記好日曆:FOMC 會議、鮑威爾的演講,以及區域聯儲的重要消息都至關重要。錯過它們,就像登機時忘了帶護照。  ●  讀懂字裡行間:交易者不僅對利率變動反應,還對語氣反應。鷹派?美元走強。鴿派?風險貨幣上漲。  ●  準備迎接意外:即使是資深的主席和理事,也可能突然帶來驚訝或醜聞。市場反應會非常迅速。  ●  尊重歷史:從 1913 年的創立到 COVID-19 時的流動性洪水,聯準會一次次提醒交易者,它能以無人預測到的方式推動市場。 歸根究底,聯準會就像一位指揮家,主導著全球貨幣的交響樂。跟著它,預判高潮與停頓,你至少能明白為什麼你最愛的貨幣對會在午餐前突然震盪 100 點。若你無視這首樂曲,可能會被銅鼓聲直接碾壓。 對外匯交易者來說,盯緊聯準會不是選擇,而是生存法則。如果你從這篇文章只能記住一件事,那就記住:下次傑羅姆·鮑威爾講話時,端好咖啡,收緊止損,認真聽講。因為在外匯的世界裡,聯準會永遠掌控著節奏。
查看更多
LiveChat
livechat

風險警告 : 交易金融衍生品與槓桿產品具有高度風險

開設帳戶
to top icon